英國一項全新的企業預防欺詐法將於2025年9月1日正式生效。該法由《2023年經濟犯罪與企業透明法案》(Economic Crime and Corporate Transparency Act 2023,簡稱 ECCTA)引入,設立了一項針對企業的全新罪名——「未預防欺詐罪」(Failure to Prevent Fraud)。
以下為您解答關鍵問題,協助公司組織了解法規要求並做好迎接法案實施的準備。
「未預防欺詐罪」是什麼?
根據ECCTA,若企業關聯人員(如員工或代理人)為了讓公司受益而實施欺詐行為,而企業未採取合理預防措施,則可能遭致刑事起訴。新法將自2025年9月1日起生效,無寬限期,企業須立即採取行動以符合法規。
適用對象是誰?
「未預防欺詐罪」罪名主要適用於大型組織。根據 ECCTA,企業如在一個財政年度內符合以下三項條件中的任兩項,即視為「大型」:
- 全球集團營收超過3,600萬英鎊(即使其英國業務規模較小亦包含在內)
- 資產總值超過1,800萬英鎊
- 員工超過250人
這涵蓋公司、合夥企業以及某些非營利組織。
此外,若小型或中型企業為大型組織的子公司,且其員工為讓公司受益而實施欺詐,則亦可能承擔責任。至於不屬於上述條件的獨立中小企業,則可豁免於此罪名。然而,所有與英國有連結的大型企業(即便總部在海外,只要有英國業務據點)均屬適用範圍。
企業應如何合規?
企業應制定並落實「合理的防詐措施」,以符合新法要求。這代表必須積極主動地防止與偵測組織內部或代表企業行事者的欺詐行為。英國政府已發布概括性指引,闡述何謂「合理程序」。實務上,企業應考慮以下措施:
- 風險評估:進行欺詐風險評估,識別可能發生欺詐的高風險領域。
- 比例適當的管控機制:依據企業所面臨的風險,建立相應的政策、控制機制及盡職調查流程。例如,審核第三方代理人背景,並監控高風險交易。
- 高層參與與員工培訓:企業高層應積極倡導反欺詐文化,並提供相關培訓與溝通,確保員工及相關人員了解防詐政策。
- 持續監督:定期檢視與更新防詐措施,並監控其執行情況與效果。
這些舉措將有助於企業建立「合理程序抗辯」,即便最終仍發生欺詐事件,也可證明企業已盡合理努力防範。
若未預防欺詐罪,將面臨什麼後果?
一旦被認定違法,企業將面臨 刑事起訴、無上限罰款以及重大聲譽損害。英國當局對此採取零容忍態度,重大欺詐辦公室(SFO)主任 Nicholas Ephgrave 更強調:
“到了九月,若他們還未做好準備,我們就會出手。我非常、非常希望有人因此被起訴,必須讓某些企業付出代價。”
3CS如何提供協助?
針對ECCTA的合規準備,可能對企業而言是一大挑戰。3CS團隊可協助您審視現有防詐機制、識別潛在風險並制定符合法規的應對方案。如需進一步協助,歡迎聯絡我們。

 
		

 
										 
										 
										 
										 
										 
										 
										 
										 
										
 
 

 
			